〈芝蘭之香〉創作稿 1932 年  絹‧膠彩,41 x 29 公分_陳進.jpg 

〈芝蘭之香〉創作稿 1932 年 / 絹‧膠彩,41 x 29 公分

 

完成於 1932  年的〈芝蘭之香〉原本是一件巨幅畫作,可惜的是,它已經在戰爭中毀損,如今只留下試作的紙繪手稿。在這一幅中以端莊嚴謹的手法極力烘托台灣新嫁娘的秀麗形象,以紅色緞襖為主調,五彩繽紛的下裳搭配黑色鑲螺鈿的古式桌椅以及白色的素心蘭,既華麗且典雅。女子高大的身姿配以柔弱粉白的臉頰,併攏的小手和尖細的鞋尖,點出楚楚動人的女性氣質。其實在這一花團錦簇的畫面上,空間的結構整齊規矩,女子的神情雖若有所思,挺直而坐的身姿卻是自在而有力。盛開的花朵帶著沁鼻的香氣,一直是陳進女性美的象徵。

( 註:漆器或雕鏤器物的表面,嵌上各種磨薄的螺殼作裝飾,稱為『螺鈿』) 

 

  

 1934年的作品〈合奏〉,表現兩個婦女彈奏古代中國的樂器_陳進.jpg 

1934 年的作品〈合奏〉,表現兩個婦女彈奏古代中國的樂器 /  絹‧膠彩,200 x 177 公分

 

完成於1934 年的作品〈合奏〉,讓陳進成為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東洋畫家。三○年代創作的〈合奏〉,表現在兩個婦女彈奏古代中國的樂器,陳進廿七歲時以該圖入選日本文部省舉辦的第十五屆帝展,是四十七位新入選中,唯一來自台灣女性畫家的作品。

 該圖係她在七月由日本返回新竹香山故鄉 探親時,依大姊陳新為模特兒所繪的作品。畫中兩位台灣閨秀並肩坐在嵌花細緻的黑漆長几椅上,一人彈琴、一人吹簫,除了添加含蓄的動態生氣,同時傳達出合奏樂音的清柔氣氛。陳進在手勢上往往顯現出高貴、氣質的典雅。要看她的功力,可以從她的素描跟紙張的畫來看,她不斷的用紙先畫,成功了以後,才畫到絹上,幾乎她的畫作都是用絹。 也正因為此圖的入選,陳進在同年十月衣錦返鄉時,應屏東高女校長之請,擔任高中美術老師,開本省女性擔任高女教師之始。

  

 

1935年的作品〈悠閒〉,是台北市立美術館鎮館之寶_陳進.jpg

1935 年的作品〈悠閒〉,是台北市立美術館鎮館之寶 / 絹‧膠彩,161 x 136 公分

 

1988 年,82 歲的陳進,將作品〈悠閒〉提供給台北市立美術館鎮館收藏,在當時,這是一幅從來沒有公開展示的作品,據推測可能是當初打算參加第16 回帝展的作品,但那一年卻因故取消並未舉辦。

本圖所出現的眠床、臥枕、香爐與服飾屬於二十世紀初期台灣仕紳家中最考究的用品;斜倚觀書的女像,藉著《詩韻全璧》書名,點出其閨閣氣的教養;足堪作為陳進當時期帶有自我寫照的代表作之一。若仔細觀察,尚可看出陳進當時畫人像勾勒輪廓的慣用手法,及先以白粉勾過,再上墨綠,濃淡相交疊之處,即是含有唐風勾白邊的日式膠彩的典型畫法。 

  

 

〈化妝〉是入選日本春季帝展的巨幅創作,完成於1936年_陳進.jpg

〈化妝〉是入選日本春季帝展的巨幅創作,完成於1936 年 / 絹‧膠彩,212 x 182 公分

 

〈化妝〉是1936 年入選日本的春季帝展,畫面裡仕女二人,一坐一立,有著處理上的對應互動。坐姿仕女著紅裙黃衣,紋樣頗為堂皇工緻,正對鏡化妝;而立姿者著素淨長袍,臉部亦僅淡妝,但其左手舉起撫髮,左腳向前微抬,反較坐者更有嬌媚之態。兩人之後則立一四曲之黑地螺鈿花鳥屏風,不僅為梳妝仕女隔出一片空間,且以黑底襯托二女著裝濃淡有別的趣味,點出了閨秀的另一種嬌豔美感。 

 

 

 1945 年_婦女圖.jpg

 1945 年,婦女圖 / 絹‧膠彩,117 x 88 公分

 

五人右向前進的行列,在構圖運用上,是陳進畫女像時,較少採用的複雜配置法;但她仍維持著一貫的均衡手法。在陰影的烘托上,強調著往右行進的速度感,卻藉著宛若交談的正首女士的左向視線,導正畫面動線的均衡性。雖是同款旗袍,但各式不同的髮飾與衣著色彩的變化,也流露出畫者的巧思。 

 

 

 1955 年-洞房_陳進.jpg

 1955 年,洞房 / 紙‧膠彩,43 x 37 公分

 

描寫舊式社會富裕家庭新嫁娘的作品,在陳進一系列以盛裝的嫻雅女性為主題的人物畫中,是少數以入世之眼描寫人間情趣的傑作。畫中獨坐的新娘,身著薄紗單衣,手執摺扇,顯得十分浪漫。人物白皙端莊的卵型臉龐,梳理有致的長髮,和可能是嫁妝之一的雲母屏風,說明了新娘大家閨秀的出身。畫面明朗的色調,烘托了新娘內心對幸福的憧憬。  

 

 

1984年-母愛_陳進.jpg

1984 年,母愛 / 絹‧膠彩,55 x 72 公分

 

圖中的模特兒是陳進的兒媳與孫子。雖是單純的親子感情, 卻涵載了畫者陳進的隔代感情, 宛如再現她的昔日,因此平凡的景象卻訴說著不同的慈愛。畫中母親輕露淺笑,細細體會、享受著小嬰兒可愛的動作。如此充滿 著細膩但濃鬱的母子之樂的畫面 ,再加上母親衣服上紫紅鮮豔色彩的進一步烘托,效果顯得更為開朗。

 

  

1965年_陳進自畫像.jpg

 1965 年,陳進自畫像 / 絹‧膠彩,45 x 51 公分

 

久為病體所困的陳進,在民國五十三年父親病逝後,再度患病;她在病中為自己畫了這幅自畫像,大有告別作之意。但她也是在同年接受台北法光寺如學法師之託繪製〈釋迦行誼圖〉。圖中的陳進,展現她在女像作品中一貫的優雅矜持。

 

 

 

 

 ღ ღ ღ ღ ღ ღ

 

 

  

 

陳進女士,出生於1907 年,新竹香山人。是光復前台灣著名畫家當中唯一的女性。她中學時期美術成績優異,得到當時任教於第三高女﹝即今中山女高﹞的日籍美術老師鄉原古統的賞識,畢業後並接受老師的建議,遠赴日本考入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求學,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上的第一位東洋女畫家。1927 年,以一年級的三件學期作品《姿》、《罌粟》、《朝》參加第一屆台展東洋畫部,均獲入選。並與林玉山、郭雪湖共獲「台展三少年」之美譽。

陳進創作於三○年代左右的作品,好幾幅是到現在還留存的巨幅代表作,以人物畫的表現為主,我們可以從畫中的人物看髮型、看衣服的款式,隨著時光的推動進程中,分屬於不同年代的人物在這裡悠然相遇,這其中的畫境,也伴隨著她自己的成長過程和心境的轉變而有所不同。

日據時代,因為整個大環境的關係,日本人一直推展所謂的膠彩畫,深深的影響到台灣當時的年輕藝術家,所以那時的年輕藝術家,不是學習西畫,而是大部分都學習膠彩畫。膠彩畫很重要的代表人就是陳進女士,她不僅繼承日本那一套膠彩畫的特質,也把日本美人畫的優雅特質和風格完全繼承下來;甚至她也進入到日本美人畫大師鏑木清方的畫室裡面,學習美人畫,所以從她的作品中,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鏑木清方的那種很優雅、很美麗的美人畫的表現風格。後來的作品,則是表現出我們本土的人文,所以在陳進的作品中,可以看到她的家人、她的姊姊,以及原住民的、鄉土的,老百姓、市井小民等,都透過很優雅、別致的表現技法呈現出來。

獨樹一幟的日本美人畫隸屬於民俗畫,尤其是古典畫派的畫工非常的細膩精緻,蘊涵著濃濃的日本人文精神及女性氣質;美人畫大師鏑木清方的風格不只清新,而且還滲透著詩意,所以在陳進的畫作裡,看得到老師對她的影響。然而,雖是在日本學藝,對於那些濃厚的日本風味的美人畫,陳進並沒有照單全收,而是用心的吸收其中精髓,再經過咀嚼消化後,綻放出自成一派的格局。

什麼叫作膠彩畫?所謂的膠,都是用一些動物性的膠,台灣梅花鹿很多,較常用的可能是鹿膠。膠彩畫跟中國傳統水墨畫最大不同的地方是,中國水墨畫比較強調意境、想像,擬想的一個境界;但膠彩畫的表現過程中,很重視寫生,一定要透過寫生來表現出所描繪的自然的一個對象。膠彩畫沒有像油畫那種厚重、強烈的對比,比較淡雅,但是,可以像國畫一樣多重染色,只要不染到髒就行,重視線條,全部用線條勾勒出來,像書法那種筆調似的流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延伸閱讀: 名畫作品選粹 ─ 台灣畫家

延伸閱讀: 台灣畫家 ─ 陳澄波

本篇內文資料來源:《視覺素養學習網》 、大世紀新聞網- 藝壇博覽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EYU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